秒速飞艇
34年,
一支喷枪,
7000辆军车旧貌焕新颜,
没有一辆因喷漆原因返工,
这骄人记录的保持者就是于志辉
石家庄7420的一名老喷漆工
争做“装备·中国好工匠”,
老师傅 于志辉 有话说
1983年,21岁的于志辉来到石家庄7420厂,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汽车喷漆工。在这个外人看起来又苦又累的岗位上,一干就是34年,7000多辆军车在他的汗水下重新焕发崭新“容颜”。7420厂一直承担着各种类型的军车修理任务。军车修理车型复杂、时间紧、难度大,喷漆是汽车修理的最后一道工序,留给的时间更少。
把汽车铁皮打磨、抛光、抹腻子、做模板、试喷,然后再喷漆、烤漆,34年来,于志辉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喷漆车间。手持喷枪、头戴防护面具,于志辉经常独自在封闭的喷漆房一干就是三、四个小时,防止配好的油漆发生固化。尤其是夏天,喷漆房没有空调,室内温度经常在45摄氏度以上,不一会儿汗水就湿透了衣衫。
近年来,军车的外漆在隐蔽性、防紫外线 、防雷达方面不断加强,迷彩颜色喷起来难度大幅增加。而且军车修理业务具有保密性,相关资料无法向别人请教、网上也查不到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
于志辉凭着自己积累的经验,在小块模板上一次次试验,从漆面的厚度,喷枪气压大小、距离、速度,烤漆的时间、温度方面反复尝试,在阳光下、室内、晴天、阴雨天条件下找细微差别,最终攻克了一个个难关,按时按质完成了部队交给的紧急任务,创造了一次次“神奇”。
一次,几辆锈迹斑斑的大客车送到厂里大修,要求恢复原状,车体上的彩条图案喷漆难度极大。于志辉联系到厂家,但他们以保密为由,不愿提供相关图案资料。于志辉最后仅凭车辆司机行车本上的照片,仔细观察、反复试验,设计、制作喷漆模板,把原车的彩条图案“复制”了出来。客户看到都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。
数十年来,于志辉一直是厂里喷漆业务的顶梁柱。在喷漆这个特殊工种长期劳作,于志辉嗅觉变得不灵敏,并且经常咳嗽,眼睛也逐渐花了,按政策,今年年底就可以退休了。许多地方的汽车修理厂多次“挖”他,不用亲自干,指导一下年轻喷漆工就行了,工资是现在的数倍。
但于志辉仍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,时刻关注喷漆的新工艺和技术,不断在电脑上、书上学习资料,并把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和心得无私地教给几个年轻人,希望他们尽快挑起大梁。他说,当年进厂时一起工作的30多个同事,现在也就剩他一个老人了,能多带几个人就多带几个人吧。
30多年来,7420厂负责维修的军车没有一辆因喷漆的原因返工,并多次受到有关单位的表彰。这背后,无疑凝结着于志辉的智慧和奉献。(终)
上一条: 不忘初心忆甲子 | 天华院建院60周年
下一条: 一位普通车桥工人的“工匠精神”